是否见与不见,让我们任意驻足,成为一个人难以抉择的问题。是进退两难,还是莫衷一是?
在互联网时代,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博尔赫斯曾说过,“不见全文,只看标题”是一种相对的智慧。他反其道而行之,提倡我们应该去看那些没有标题,或是压根儿没有内容的文字:只有这样才能有找寻未知和拓展认识的可能。
但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往往无法做到选择不看。面对大量的信息和数据,我们被困在选择与过滤的角色中,看似自由,实则束缚,像一名被惯性压迫的奴隶,注定难以决策出现实中应该采取的行动。
在如今了解全文构成的条件下,掌握标题即掌握全文,更多的时候我们缺乏全面理解,预判往往也不能十分准确地体现出现实情况。
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,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,也有所依赖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视野局限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,看到自己习惯于接受的偏见性信息,忽略其他符合现实情况的信息。
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,实际是一对相互促进、又相互区别的概念。接受“看不见”的东西可能比较困难,但是,只有纳入到“不可知”的范畴中,我们才能更加清醒地看待世界。
最后还是我们的人生是否仅仅只是见与不见全文的范畴内?